媒体报道
泓德基金邬传雁:放眼长远 择”木”而栖
时间:2018-10-08

        最近A股市场走到了一个焦灼的阶段。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估值都创下了 近几年来的新低,无论是从历史还是当下的估值判断,我们都可以很理性地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一个向下波动空间有限,向上延展空间开启的超长期结构性牛市的起点。即便如此,市场的人气还是低迷,绝大多数人看空并且不断减仓,还有很多人即使不看空,也倾向于做空和观望。

 

        气氛像极了2008年。上证综指从2007年10月16日的6120.04点下跌至2008年10月28日的1664.93点,历时一年,期间指数累积跌幅70.71%,上证综指平均市盈率从50倍一路下行至13倍左右。直到后来指数再度掉头向上,一路涨至3400点。


        和很多人讨论,大家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现在A股的估值显而易见地低,向下的风险显而易见地小,长期赚钱的概率则显而易见地大,为什么那么多人还不愿意进场,这值得深思。


        不久前的一项调查表明,过去十年,有87.98%的上市公司取得了盈利,97%的基金赚到了钱,但是股民和基民却大面积亏损。这种差异反映了一个问题:这个市场的价值还在,赚钱的效应还在,但是大多数人却不能从中获利。过往的数据和今天的情绪一样,大致指向了同一个答案:很多人并不具备长期投资的理念,他们在等待一个显而易见的拐点,他们被称作为趋势投资者。然而当拐点真正出现的时候,其实未必敢相信或者有充分的能力去觉察,而对于市场低点的预测和等待,最终出清了很多人。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故事:在基金赚钱的时候,很多投资者持有的时间非常短,他们享受了一小部分收益,然后换掉了手里赚钱的基金;而在下跌来临的初期往往不动,直到承受了整个下跌的损失,最终在一个低点清仓。拉长了看,这样的投资,收益和风险是不对称的。


        其实回顾历次A股的底部区域,我们都能看到市场的分歧尖锐地存在着,我们心里非常清楚,真正的低点难以预测,也许有极少数人能够踩对节奏,但大多数趋势投资者反而在最后跟丢了趋势。判断趋势是不可靠的,那么,我们不妨来找找可靠的东西。


        先抛开这个市场的声音,让我们来冷静地分析一下造成人们眼下普遍悲观的因素:


        首先是贸易战。事态的进展已经可以洞察一二,美国想要通过一个犀利的攻势在谈判桌上赢得对自己有利的筹码,而实际上他们已经这样做了。结果是征税,但这改变不了根本性的东西,比如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就此关上,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势头也不会就此被扼制。反而,当我们面对这种局势的时候,需要做的,是避免基于对川普、贸易战这些定义的简单理解所形成的思维范式来看待全球宏观,回到基本的分析中去。


        其次,去杠杆。我们十分清楚,去杠杆的目标是为了市场的长期稳定,那么,无论政策怎样做,稳定依然是主要的基调,所以,我们才会看到政策变得井然有序,而去杠杆也只是不断出清可能对市场长期发展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最后,经济下行的担忧。表面上看来,这是看空者最有力的理论依据,但我觉得其实它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或者说这是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阶段。过去几年,依靠全球经济复苏和供给侧改革,在一段时间内,传统产业的业绩得以快速地恢复并增长,但这不是常态,至少不是一个趋势性的方向,它是一个中短期的现象。从长期来看,经济有其增长的自然力量,比如老龄化和全球化的新技术浪潮,经济最终会沿着它自身的轨迹去发展,淘汰落后、结构转型,这是最清晰和强有力的方向。


        所以,当我们看到符合这两个方向的优质个股的价格跌到了2017年7月份的阶段性低位,而利润却比那个时候增长了20%多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理解,当下的问题已经不再是经济层面的因素,而是心理层面的因素了。


        行为金融学理论告诉我们,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常出现后悔的心理状态,为了避免这种心态的出现,很多投资者在决策时经常会表现出一种优柔寡断的性格特点,这是作为理性投资者需要克服的。如何克服?我想,不妨跳脱出来,把视线放得长远一些,把目光从一个广阔的市场聚焦到对持仓股票的定价上来,或许我们就拥有了穿越周期的力量。


        事实上,在这个市场中,很多人买股票并不定价,看到有利的消息就买,看到不利的消息就卖,大多数人并不在乎股票的价值本身。基于这种方法做决策,市场的普遍看法就会干扰到投资本身,甚至令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产生质疑。所以,我们要做的,是收缩我们的战线,放弃很大的市场,去选择真正卓越的上市公司和企业管理者,长期持有。


        我们身处于一个技术升级与经济转型加速的时代,每个行业都会有一个洗牌的过程,即使经济本身向好,对于传统观念和技能的淘汰也非常残酷,而原先依附于此的人们如果不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术,也有可能会出局,比如在一些新技术领域,机器取代人这件事情正在发生,这只是未来的一个缩影。


        时代的变化投射到股市上,就形成了波动,短期的机会和波动所有人都能看到,但只有少数人能够自律地不去赚这笔钱,这一部分人才能做出卓越的事业。我们欣赏这样的上市公司,他们的高管和股东,往往能够站在社会的高度去考虑问题,在经营的过程中更多地考虑环保、资源、公众利益等社会性问题,着眼长远,而不去赚短期的钱、和中小股东博弈的钱,他们是一股积极的力量。中国的经济体量很大,过去的几十年间,各个行业都走出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目光远大,积累了财富和管理的经验,做了很多既有经济利润又能产生社会效益的事情,他们是未来中国经济的中坚力量,我们要做的就是把它们找出来,并获得长期的时间价值。



上一篇:金融危机十年 A股跑出40只十倍股
下一篇:公募基金三季报出炉:九成股票型基金亏...
关闭本页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