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大学生!远离校园网络贷款-第二部分
时间:2025-02-21

  四、校园贷的几种类型

 

  1.“不良贷:主要指那些采取虚假宣传、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不合规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或给学生带来恶意贷款的平台。

 

  典型案例:201711月,福建漳州大二学生因参与不良校园网贷欠下百万债务跑路。

 

  案例分析:不良校园贷往往存在费率不明、贷款门槛低、审核不严、不文明的催收手段、风险难控、易将风险转嫁给家庭、校园代理人无资质等风险问题,应加以识别。

 

  安全提示:要坚决抵制使用“不良校园贷”,不轻易使用校园贷,对于一些临时性资金需求应向家人或学院进行求助。

 

  2.“高利贷:根据最高法院规定,借贷双方约定年利率未超过24%,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利率在24%-36%系灰色地带。若借贷双方约定利率超过36%,则定为高利贷,不予支持。

 

  典型案例:20173月,福建某大学生通过校园贷小广告借款800元,不料在利滚利的情况下背负的债务近20万元!

 

  案例分析:以月息“0.99%”为噱头的校园贷分期易造成低息假象,加上平台服务费,成为超过年利率24%的超高利息!若缴纳滞纳金,超过36%变为非法高利贷。

  安全提示:了解高利贷的评判标准,注意详细了解利率、还款期限、逾期后果等信息,全面评估并制定合理的还款计划,坚决抵制高息贷或高利贷平台,误入陷阱时要及时报警。

 

  3.“多头贷:主要指因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形成一种以贷还债式的多头贷。

 

  典型案例:20163月,河南某大学生在诺诺镑客、名校贷等10多个校园金融平台贷款近60万元后因过度借贷导致跳楼身亡。

 

  案例分析:“多头贷”的问题不仅仅在于校园贷平台是否正规,更在于从多个校园贷平台进行贷款将直接导致的还款压力问题。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因“多头贷”极易产生的巨额还款压力问题,大学生在加强抵制“不良校园贷”的同时,尽量从多个相对正规的贷款平台(如蚂蚁借呗、京东白条等)进行借款。

 

  4.“传销贷:主要指不法分子借助校园贷款平台招募大学生作为校园代理并要求发展学生下线进行逐级敛财。

 

  典型案例:20172月,吉林破获涉150余大学生传销式敛财类校园贷诈骗案,主人公小郑以兼职代理身份发展下线并进行逐级提成。

 

  案例分析:判断传销的三个标准:是否需要上交会费;是否让发展下线;是否进行逐级提成。案例中涉案学生既是受害者又是作案人,多数学生是在并不知情和利益驱使下被不法分子利用。

 

  安全提示:了解传销诈骗的三个判断标准,也要对各类以“校园贷款”名义进行的有关兼职代理保持警惕,谨防落入传销组织。

 

  5.“刷单贷: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理,以贷款购物刷单获取佣金名义进行的新型诈骗。

 

  典型案例:2016年上半年,南京陈同学受诱惑驱使从事刷单购手机,不料在成功分期购买手机后,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并消失。

 

  案例分析:帮“刷单”买手机返佣金,手机实际使用方拒不分期付款,此种诈骗与以往刷单兼职诈骗如出一辙。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安全提示:要高度警惕典型“贷款购物”刷单兼职骗局,求职时一定要选择正规、信誉高的单位,谨防“好心人”主动介绍工作行为。

 

  6.“裸条贷:主要指不法债主通过要挟借贷者以裸照或不雅视频作为贷款抵押证据的行为。主要针对女性。

 

  典型案例:2017411日,福建厦门大二学生因卷入裸条校园贷,不堪还债压力和催债骚扰,选择烧炭自杀。

 

  案例分析:“裸条贷”往往给借贷者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致使借贷人不堪其扰而采取极端做法。

 

  安全提示:一旦陷入裸条陷阱,要主动报告自己的借贷信息,并及时进行报警。

 

  7.“培训贷:打着金融创新旗号的培训贷实为校园贷的新变种,专门坑骗涉世未深的大学生。

 

  典型案例:一家名为“广州指路人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以校内公益讲座的名义,吸引学生参加一对一免费的职业测试。在这其间,所谓的“导师”不断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计划,许以美好愿景,然后让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学费。这笔学费400800元不等,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很多学生无力长期支付,致使上百名毫无经济能力的学生背上了万元债务。

 

  案例分析:此类校园贷诈骗实为诈骗分子通过虚假宣传方式诱骗学生参加贷款缴费。

 

  安全提示:要树立正确消费观和金钱观,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对于涉及校园贷款的项目时三思,并及时向学院或家人进行求助。

 

  五、避免校园贷的相关建议

 

  身处校园涉世未深的我们,要如何避免类似校园贷的时件发生呢?同学们还是应该做到“三不要”:不要沾惹“不良校园贷”;不要“非理性”消费;不要“采取极端解决办法”。即细化到行为思想方面:

 

  1.具有合理的消费观以及自控能力;

 

  2.不通过不良网站平台办理校园贷;

 

  3.对门槛低、收益高类的宣传保持警惕;

 

  4.树立理性科学的消费观,积极学习金融和网络安全知识;

 

  5.要充分认网络不良借贷存在的隐患和风险,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资料来源:西北政法大学国家安全学院